河间火烧驴肉发源于河间市米各庄镇田行石村,在这个并不为人熟知的小村落,却走出了很多全国出名的火烧驴肉老店,仅在河间市区的就有薄利、高马纳、恩赐、瀛香阁、北街口行石、老孙头、蛤蟆吞蜜、天赐、孙喜乐、神粮等驴肉火烧老字号品牌。
在文革时期,由于过度僵化的经济体制的束缚,市场遭到排斥,火烧驴肉也不能够自由的买卖,那时的老师傅们都是在家做好火烧驴肉后,偷偷摸摸地去别的村卖。改革开放后,米各庄的配件市场迅速崛起,周围很多人都去米各庄买卖配件。于是,一些火烧驴肉师傅就赶着驴车去集市上卖火烧驴肉。那时,集市总是开得很早,大约早晨四点左右就开始了,很多人都没时间在家吃早饭,就摸着黑去集市上了,所以集市上的火烧驴肉理所当然地成为他们日常的早餐。
在那个时候的集市上,走出不远就能看见一个又一个火烧驴肉小摊儿,而他们都是来自同一个地方,有着一个共同的姓氏——孙。那时的他们,谁也不会想到,在改革开放十年后,他们会走出集市,进入城市,迈向全国。他们每天都要起早,因为他们要赶在顾客吃饭之前把自己的那一套家活摆好。于是,在一个个漆黑的夜晚,会有一个个小驴车从这个村庄出发驶向一个共同的方向。那哒哒的驴蹄声和赶车人的赶驴声交织在一起,汇成一首振奋人心的交响曲,成为辛勤的火烧驴肉传人光辉奋斗历程的见证。
后来,由于米各庄配件市场出现了很多的假冒伪略产品,政府关闭了市场。这对当时以此为生的人们是一个很大的打击,尤其是那些卖火烧驴肉的师傅们。没办法,他们只能被迫选择离开故乡,走进城市。于是,一个个火烧驴肉店开始陆续出现在河间的街道上。但当时的他们谁也不会想到他们在以后会把自己的生意做大,相反地,有着浓重的乡土观念他们当时都不愿出门远了。
但是,正如人们所说的,上帝在给你关闭一扇门时,已经为你开启了另一扇窗,天无绝人之路。河间经济的发展使得当时的火烧驴肉店生意火爆,火烧驴肉迅速声名远播,成为全国闻名的河间名吃。尤其是祖居河间的冯巩在高马纳火烧驴肉店吃完火烧驴肉后,赞不绝口的说了一句“家乡的水美人更美,米各庄的火烧驴肉馋得我流口水!”之后,火烧驴肉的名气更是得到的进一步的传扬。
火烧驴肉被认为是一个发财致富之道,于是很多人相继来到这些火烧驴肉传人门下学习火烧驴肉技术。但是,在之前,火烧驴肉技术是不外传的,尤其是对于一些思想保守的老师傅来说,他们更是不愿把自己祖先留给自己的宝贵技术传给别人。但是,对于那些思想开放的年轻师傅来说,实在不好意思拒绝一些亲戚朋友的恳求,只得把技术外传。就这样,火烧驴肉技术开始向外传播,一传十,十传百,越来越多的人学会了火烧驴肉技术,越来越多的火烧驴肉店出现在中国的大江南北。
但是,毕竟徒弟比不上师父,有些人学火烧驴肉时不够认真,做出来的火烧驴肉不好吃,简直是砸火烧驴肉的招牌,更有甚者由于对火烧驴肉知之甚少引发食物中毒。而且,随着火烧驴肉的对外发展,它和保定名吃驴肉火烧被人误会地混在一起了。其实火烧驴肉无论是在制作工艺上,还是外形和口味上,都与驴肉火烧有着很大的差别。这些都是目前河间火烧驴肉发展需要面对的问题。